• 期刊首页
  • 学校概况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师大要闻

  • 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各专项工作组召开第一次工...    
  • 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召开2014年度工作总结会    
  • 后勤管理处召开2014年度后勤系统困难职工新...
  • 喀大孔子学院建立首个与当地图书馆合作的汉...
  • 第七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究生论坛圆满闭幕
  • 学校门户 师生家园--新闻网举行成立十周年...

公告通知

  • 科级干部任前公示    
  • 关于发布2015-2016学年度湖南省“海外名师...    
  • 处级干部任前公示
  • 关于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议的通知
  • 关于加强寒假防火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 有关2014年度台湾、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推...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3年 > 01 > 信息摘要

中国慈善发展的战略思考:历史与现实

【出 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CSSCI 2013年第42卷第1期 5-20页,共16页

【作 者】:

【摘 要】 主持人语(周秋光,湖南师范大学慈善公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慈善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但1949年建国后一度中断长达30年之久。从1981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至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创立,是中华慈善事业全面复兴的14年。而此后的20年基本上是官办慈善(公募基金会)占主导地位,民办慈善(私募基金会)也悄然兴起。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此后一年不断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使得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民慈善”现象。由于“全民慈善”现象处在转型探索期,一方面是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动慈善事业,甚至有的地区如宁夏海原打造“黄河善谷”,提出了“招商引善”的口号;另一方面是公募和非公募的各种基金会相继成立并按照各自的模式运行,难免会闯入一些与慈善初衷不和谐的因素,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如陈光标高调行善、“巴比”慈善晚宴、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落户深圳、郭关关事件、中华慈善总会发票门、卢美美事件、河南宋基金会事件以及各地的“慈善风暴”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使慈善一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亦备受人们的拷问——当代中国慈善究竟应当如何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物质变换断裂与协同进化: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生态经济学基础
下一篇:最后一页


版权所有 © 201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  湘ICP备05003387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36号 邮政编码:41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