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学校概况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师大要闻

  • 《地理学家的小康梦》获评教育部关工委2020...    
  • 我校教科院党委顺利通过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    
  • 我校79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 省委常委、省军区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冯毅一...
  • 我校4门党课入选全省教育系统“党课开讲啦...
  • 刘怀德到社区走访并慰问工作人员

公告通知

  • 关于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议的通知    
  • 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报到须知    
  • 关于推荐香港裘槎基金会“中国内地来访学者...
  • 关于严明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相关纪律的通知
  • 关于举办2021年湖南省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竞...
  • 关于做好湖南师范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工...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7年 > 01 > 信息摘要

巴尔特的照片语义学和影像真实神话批判

【出 处】:

【作 者】: 肖伟胜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400715

【摘 要】巴尔特《摄影讯息》一文运用符号学对照片的语义学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照片虽与素描、绘画、电影、戏剧一样,是一种无编码的连续讯息,但后者这些“模仿性”艺术,都明显包含着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的二元性讯息,而照片作为真实之物的机械性相似物,直接意指讯息在某种程度上已完全充满其实体,没有留下可以形成含蓄意指讯息的任何位置,这种唯一可以由一种“外延”讯息构成的信息结构是照片独有的语义学结构。在此基础上,巴尔特进一步揭橥了摄影讯息的内涵编码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人为的”,而是“历史的”,或者说是“文化的”。《摄影讯息》一文对照片符号—语义学结构的揭橥,无疑对影像真实神话有着“解神秘化”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 新闻摄影 符号—语义学 连续讯息 信息结构 批判

上一篇:视觉文化的出现及其原因略析——兼及图像与文字的比较
下一篇:北京“牛街模式”的社会建构与中国民族社会工作时代的来临


版权所有 © 201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  湘ICP备05003387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36号 邮政编码:410081